打春是什么意思
打春是立春的俗称,是春回大地的节气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。立春是中国传统节日。在周代,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,祭祀。唐宋时,有鞭打春牛、送小春牛等,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,明清以来,有食青菜、迎土牛、浴蚕种、喝春茶等,具有浓厚的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。
打春的由来
中国民间风俗,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,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,放在衙门前,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,以祈丰年,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。
这所谓的“春牛”,用桑木做骨架,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。身高4尺,长8尺,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。立春前一日,人们到先家坛奉祀,然后用彩鞭鞭打,把“春牛”赶回县府,在大堂设酒果供奉。男女老少牵“牛”扶“犁”,唱栽秧歌,祈求丰年。
关于“打春”还有一种说法,指旧时湖南一带无业游民,在春节前后,敲打小锣、竹板等,唱着歌词,挨户索取钱财,叫做打春。
打春的风俗,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最早是来自皇宫,传说立春这一天,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,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,特别是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,史书上记载“周公始制立春土牛”,若是按那样说的话,“打春”之俗的年头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古老。